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

『六度』——載自《入菩薩行論》

『六度依心』純白話:

布施:
如果需要消除一切眾生的貧窮才能圓滿施波羅蜜的的話,那麼現在還有這許多飢餓的眾生,過去的佛怎能圓滿施波羅蜜多呢?倘若樂意將一切財物及果位功德全部布施給所有的眾生,經上說:以這樣的心態就能圓滿施度。因此施波羅蜜完全依靠心。

淨戒:
要把魚等野生動物趕到什麼地方,牠們才不至於被殺害呢?當心中完全捨離殺盜等惡念時,就稱為圓滿戒波羅蜜多。

安忍:
頑劣的有情多得像虛空一樣,怎可能全部制服他們?倘若能止息所有的瞋心,就等於消滅了那一切敵人。
一個人怎能取得足夠的皮革完全蓋住著廣大的地面呢?
只要用一小片皮革墊在腳底,不就等於蓋住了所有的地面嗎?
同樣,我也不可能完全制服外界的一切仇敵;我應該好好的制止我的瞋心,何必去克制其他的事物呢?

精進:
若親修行,隨只生起一念明朗的定心,也能獲得生梵天等的果報;倘若行持萎靡,縱有身口善業,也不會得到那麼好的結果。

靜慮:
雖然長久地修習唸誦和所有一切苦行,但是心卻向其它的外緣流散。明了真理的佛陀說:那是無利益的。

智慧:
倘若不認識佛法的最主要關鍵:心的奧秘——空性勝義諦的話,縱想追求快樂,避免痛苦,
終將毫無意義的飄泊三界。




六度依心

(1)布施依心

 9. 若除眾生貧     如果需要消除一切眾生的貧窮
     始圓施度者     才能圓滿施波羅蜜的的話,
     今猶見飢貧     那麼現在還有這許多飢餓的眾生,
     昔佛云何成     過去的佛怎能圓滿施波羅蜜多呢?


10. 心樂與眾生    倘若樂意將一切財物及果位功德
      身財及果德    全部布施給所有的眾生,
      依此施度圓    經上說:以這樣的心態就能圓滿施度。
       故施唯依心   因此施波羅蜜完全依靠心。

(2)淨戒依心

11. 遣魚至何方    要把魚等野生動物趕到什麼地方,
      始得不遭傷     牠 們才不至於被殺害呢?
      斷盡惡心時    當心中完全捨離殺盜等惡念時,
      說為戒度圓     就稱為圓滿戒波羅蜜多。

(3)安忍依心

12. 頑者如虛空    頑劣的有情多得像虛空一樣,
      豈能盡制彼    怎可能全部制服他們?
      若息此瞋心    倘若能止息所有的瞋心,
      則同滅眾敵     就等於消滅了那一切敵人。

13. 何需足量革    一個人怎能取得足夠的皮革
      盡覆此大地    完全蓋住著廣大的地面呢?
      片革墊靴底    只要用一小片皮革墊在腳底,
      即同覆大地    不就等於蓋住了所有的地面嗎?

14. 如是吾不克    同樣,我也不可能
      盡制諸外敵    完全制服外界的一切仇敵;
      唯應伏此心    我應該好好的制止我的瞋心,
      何勞制其餘    何必去克制其他的事物呢?

(4)精進依心

15. 生一明定心    若親修行,隨只生起一念明朗的定心,
      亦得梵天果    也能獲得生梵天等的果報;
      身口善縱勤    倘若行持萎靡,縱有身口善業,
      心弱難成就    也不會得到那麼好的結果。

(5)靜慮依心

16. 雖久習唸誦    雖然長久地修習唸誦
      及餘眾苦行    和所有一切苦行,
      然心散它處    但是心卻向其它的外緣流散,
      佛說彼無益    明了真理的佛陀說:那是無利益的。

(6)智慧依心

17. 若不知此心    倘若不認識佛法的最主要關鍵:
      奧秘法中尊    心的奧秘——空性勝義諦的話,
      求樂或避苦    縱想追求快樂,避免痛苦,
      無義終漂泊    終將毫無意義的飄泊三界。

載自陳玉姣(現在的如石法師)的《〈入菩薩行〉譯註》 p.g. 53-54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